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核輻射檢測儀是智商稅嗎,以及核輻射檢測器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答應我,別再給量子文物鑒定儀交智商稅了
前兩天在域鑒的一篇文章下面,有這樣一段留言,吹捧所謂的“量子文物檢測儀”。
評論截圖
編輯在想這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相信“量子力學檢測文物”,這些年曝光的的量子科技鬧劇還少嗎?智商稅還沒交夠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啼笑皆非的量子鬧劇2019年3月某公司量子文物檢測儀鑒定五個億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據(jù)說這幅“蘭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zhèn)鲗氊?,在一場所謂的“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號稱“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被確定為“真跡”。鑒定結果稱這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367年是王羲之真跡。然而上面的字寫得還不如公園里的老大爺。
人民網(wǎng)截圖
還有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重慶大學670萬建博物館,展出大量被文物專家稱為“假得荒唐的文物”,這些文物也都是經(jīng)過量子鑒定儀檢測過的。
1000萬一瓶的元代茅臺,也是量子檢測儀檢測出來的。然而以茅臺酒做為品牌名,出現(xiàn)在酒瓶上,是1951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此外還有教育界的量子速讀,“1分鐘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fā)生感應”、“不需要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nèi)容”,最后曝光才發(fā)現(xiàn),所謂在展示時能表演“量子速讀”的孩子,是在比賽前就背好的文章。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如果問20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學可以毫無爭議地進入榜單。然而,它反直覺的結論和晦澀的數(shù)學表達使得人們對它望而生畏。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經(jīng)說過:“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說,沒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這句話中的“理解”,并不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理解,我們并沒有理解量子力學,只是習慣了它們而已)
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喜歡用極其晦澀難懂的量子力學來蒙混過關,這樣讀者就會感覺雖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量子力學究竟是什么?科普中國給出的解釋是:
量子(quantum),即一個物理量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guī)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tài)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
就是說,量子并不是一種粒子或者一種物質,它是一種用來解決微觀物理領域問題的一種模型。量子物理研究的也不是一個叫“量子”的東西的物理,而是整個微觀領域的粒子結構、運動、狀態(tài)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學教程》
《量子力學教程》
沒看懂也沒辦法,編輯也解釋不清,如果容易解釋也不會讓偽科學鉆空子了,如果想要不帶公式地把量子力學講清楚,能講的就只有最淺顯和基礎的部分,而如今量子力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可以用純文字解釋清晰的范疇,如果一件民用產(chǎn)品或一種技術號稱用量子力學解釋,不用多想,是騙子在忽悠你。
偽科學為什么喜歡用量子力學做招牌偽科學產(chǎn)品,通常需要弄一些東西來撐場面,這個東西要符合兩個條件:
1.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都聽過有這么個東西。
2.雖然有知名度,但必須大部分人都不懂。光有知名度不行,假如大家都知道是個啥原理的話,也沒法騙人,所以這個東西必須足夠高深,以至于遠遠脫離群眾,對偽科學來說“你們不懂,我胡扯起來就放心了”。
量子力學剛好滿足這兩個要求,自打量子力學這個概念被媒體炒熱之后,“量子力學”這四個字就逐漸取代了“納米技術”和“太空輻射”,成為了無良商家廣泛使用的炒作噱頭,用在各種偽科學產(chǎn)品命名中。
?所謂的“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
從低段位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項鏈,到高段位的專利、資本市場包裝,量子概念被不少嗅覺靈敏的“生意人”,拿來當成忽悠的“招牌”。
聲稱能夠治療失眠多夢的“量子人體艙”,可能是紅外線光能小屋
真實的量子力學,極其前沿,仍未民用目前真正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高科技領域。這些領域的科研投資都是以數(shù)百億元起跳的,基本都是國家隊在研發(fā),私人沒有能力也沒有經(jīng)費研究應用這種前沿理論(除非是谷歌這種級別的私營公司,他們確實在研究量子計算機)。
還沒有量子力學在民用技術層面的應用,短時間(這里是以十年為單位)也不可能出現(xiàn)。要是真研究出來了,國家科學技術大獎就是他的了,你會在新聞聯(lián)播里看到的。
遇到聲稱有量子專利,上網(wǎng)查查
那些注冊資本百來萬的民營小公司,他們的錢既不夠做一場試驗,也組建不起數(shù)百人(至少多個科學院院士帶隊,全員博士)的科研團隊。所以市面上所銷售的掛著量子力學招牌的產(chǎn)品只可能是騙人的,量子文物鑒定也是如此。
然而都是假的!
關于文物科學檢測長期以來,文物的鑒定主要是依據(jù)“眼學”,即社會閱歷及鑒定經(jīng)驗的積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檢測儀器也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但因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古文物研究專家一直期待能有更好的技術應用于文物鑒定。正是在文物界收藏圈期待新的鑒定技術的大背景下,所謂的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等被制造出來。迎合了廣大收藏者期待科學鑒定的希望。
一般而言用科學儀器鑒定文物有幾個要素——
1、測量的理論依據(jù)、原理、參數(shù)有詳細說明;
2、測量的數(shù)據(jù)和結果經(jīng)過可溯源樣品和標準樣品驗證;
3、測量結果有合理解釋。
毫無邏輯的量子鑒定登記卡
然而市面上的量子檢測儀都不能證明這些過程。并且量子理論一直在強調量子的不穩(wěn)定性,還有個原理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又如何用以檢測文物年代呢?
目前國家職能部門沒有授權一家單位對民間進行文物科學鑒定。
真正的文物科技鑒定,一定是十分嚴肅的。一種鑒定科技方法,一定會有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科研,一定會有龐大數(shù)量的標準器作為科研基礎,一定會有領銜的科技專家。能夠商用的文物鑒定方法,絕對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也絕對不會違背科學的常識。
目前文博界、考古界和科技考古界認可的科學測試方法只有碳14、熱釋光和化學成分分析法。然而這些方法都有相應缺陷,且都有一定程度的誤差,碳 14 只適合測陶器,熱釋光更適合測千年之內(nèi)的瓷器,誤差最小到 5% ,而且不能無損檢測。以后有時間再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這些技術。
并且受歷史和體制條件限制,國內(nèi)在文物材料歷史及檢測分析領域持續(xù)研究和實踐的專家數(shù)量稀少,其中大多還在博物館、科研院所或大專院校等體制內(nèi)機構任職,并不參與商業(yè)活動。他們的名字在《文物》、《考古》、《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藝術品鑒證》等學術期刊雜志上可以方便的搜索到,而目前市場上的文物檢測和分析機構的核心人員大多不在此列。
正經(jīng)的文物收藏圈子流行一句名言:真品往往是一眼貨。一般情況下正經(jīng)的行里和圈子里都信奉“眼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用科技儀器檢測的。并且能夠進行科技檢測的文物,一定是能經(jīng)得起眼學檢驗的。傳統(tǒng)實踐眼學這一關都過不了的“一眼新”, 科技檢測十有八九是過不了。
最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輻射防護的智慧之選
輻射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可以穿透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在工業(yè)、醫(yī)療、科研等領域,人們經(jīng)常接觸到各種放射性物質和設備,如核電站、X光機、同位素等。如果不加防護和監(jiān)測,輻射可能導致人體的急性或慢性損傷,甚至引發(fā)癌癥等嚴重疾病。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放射性危害,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應運而生。這是一種用于監(jiān)測工作場所放射性污染和輻射水平的便攜式儀器,它可以顯示環(huán)境中的γ射線劑量率和α、β污染程度,并通過聲光報警提醒人員采取防護措施。
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的原理是利用探頭中的閃爍體或氣體電離室來探測γ射線或α、β粒子,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然后通過電路處理和顯示系統(tǒng)來顯示出相應的數(shù)值或曲線,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維護簡單等。
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它可以用于對核設施、核醫(yī)學、工業(yè)探傷、同位素應用等領域的放射性污染和輻射水平進行定點或移動的監(jiān)測,也可以用于對環(huán)境中的自然輻射進行監(jiān)測。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可以幫助勞動者及時了解自己所處的輻射環(huán)境,提高防護意識,減少輻射風險,保障健康和安全。
除了職業(yè)衛(wèi)生放射性檢測儀外,還有其他一些輻射防護設備和措施,如鉛衣、鉛屏、鉛玻璃等。這些設備可以有效地吸收或屏蔽γ射線或X光等電磁輻射,減少對人體的傷害。此外,還有一些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鞋套等。
這些用品可以防止α粒子或β粒子等直接接觸皮膚或進入呼吸道,造成內(nèi)部污染。在使用這些設備和用品時,還要注意定期更換和清洗,以防止二次污染。 在進行輻射防護時,還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如時間、距離和屏蔽原則。
時間原則是指在接觸輻射源時要縮短時間,以減少累積劑量。
距離原則是指在接觸輻射源時要增加距離,以利用反比平方定律降低輻射強度。
屏蔽原則是指在接觸輻射源時要增加屏蔽物質,以減少輻射穿透能力。
通過這些原則,可以有效地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輻射是一種有利有弊的能量,它既可以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也可以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和使用輻射,既要充分利用它的優(yōu)點,也要注意防范它的缺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享受輻射帶來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