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tenga飛機杯 傳染病(tenga飛機杯哪款最好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tenga飛機杯 傳染病,以及tenga飛機杯哪款最好用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香文化百問百答(建議收藏)

宋代的香道習俗香道形似、流程、儀軌中國香道與日本香道香道圖鑒香爐鑒賞韓國香道演示

廣義的香,是指香氣、芳香的氣味。辭源中說:凡草木有芳香者皆曰香,如蕓香、檀香等。

狹義的香,是指用天然芳香類香藥及植物黏合劑為原料,根據功效的需求,按君、臣、佐、輔制定配方,并對香藥進行炮制及配伍,依工藝要求制成的各種香品。其中傳統(tǒng)香還必須根據需求經過窖藏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香品。

所謂香品,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貴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類似茶品、食品的用法;其三,指香氣的品質。

2.什么是中國的香文化?

中國香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圍繞不同香氣對人的作用及個人的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與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夠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民族傳統(tǒng)、美學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與世界觀之獨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術、方法、習慣、制度與觀念。

香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香文化的歷史;香料的生產、炮制與配伍;

香品的開發(fā);香器(制香用的器物)與香具(用香時的工具)的制作與使用;香與

宗教;香與各類文化藝術作品等等。

3.歷史上,人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用香的?

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都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香的歷史則更為久遠,可以追溯到殷商以至更為遙遠的先夏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6000 多年之前,人們已經用燃燒柴木與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諸神。

中國的傳統(tǒng)用香有一條并行的線索——生活用香,其歷史也可追溯至上古以至遠古時期,從近幾十年考古發(fā)現的陶熏爐等文物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先祖?zhèn)円呀涢_始使用香品了。

-3000 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也有了“柴”字,指“手持燃木的祭禮”,堪為祭祀用香的形象注釋。

現有的史料記載,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對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如焚燒(艾蒿)、佩帶(蘭),還有煮湯(蘭、蕙)、熬膏(蘭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秦漢時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

4.中國傳統(tǒng)香文化發(fā)展史主要分哪幾個階段?

人類好香為天性使然,不過人們開始用香的確切時間已難于考證。從現存的史料來看,中國用香的歷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其發(fā)展可概括為:肇始于春秋、成長于漢、完備于唐、鼎盛于宋。中國香文化歷經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綜合歷史記載,其發(fā)展主要歷經了以下幾個階段——

香煙始升:萌發(fā)于先秦

博山爐暖:初成于秦漢

香光莊嚴:成長于六朝

盛世流芳:完備于隋唐

巷陌飄香:鼎盛于宋元

香滿紅樓:廣行于明清

5.遠古時期,人們?yōu)槭裁磳ο阌葹橹匾暎?/p>

遠古時期,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外在的香到本性生香(古人稱為心香、性香)正是人們養(yǎng)生目的的訴求。古人認為,一個性命相和、臟腑氣血相和、品質高尚的人,體內會自然生發(fā)一種香氣,因此,香氣也就是一個人健康與德行的體現。這種香氣被認為是天地萬物的本性之香,是人們進入理想的“眾香國”的先決條件。人們對眾香國的向往,也正是一種對健康、幸福的追求。

-從每日早起的一爐香開始,讀書寫字要有香,迎賓接友要有香,琴棋書畫更要有香相伴。朝堂之上,廟宇之中,時刻香煙繚繞。更有那香車寶馬還把那縷縷馨香帶到市井街巷。香不僅調節(jié)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陶冶性情、頤養(yǎng)心靈、祛疫避瘟、

健身化疾之功效。

由此可見,香品的使用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6.中國燒香的歷史分為哪些主要時期?

中國燒香的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

以漢武帝為界,前面為第一時期,可稱初始期。其間,所燒的香有以下幾種:柴、玉帛、牲體、香蒿、粟稷等。燒香的作用一是養(yǎng)性、二是祛瘟除蟲、三是用來祭祀。

燒香行為由國家掌握,由祭司執(zhí)行。

第二時期,從漢武帝到魏晉,可稱引進期。漢武帝于中國香事的發(fā)展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其一,武帝奉仙,以求長生,是神就敬,而打破了以往“香祭祭天”的壟斷;其二,武帝時期香品逐漸走向實用化,如置椒房儲寵妃、郎官奏事口銜雞舌香等,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壟斷,使香進入了日常生活;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的一點,

武帝大規(guī)模開邊,就在這一時期,產自西域的大批“香料”傳入中國。

第三時期是普及期。香的走向普及,是隋唐以后的事。普及的原因有二:一是“西(域)香”由“南(兩廣、海南)香”所取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價格降低,為普及提供了物質準備;二是佛、道二教從六朝以來大發(fā)展,輪番躋身于國教的至尊地位,信徒增多,使供奉燒香走向普及。

7.為什么說宋代是香文化發(fā)展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

香文化經過漢魏隋唐時期的發(fā)展,到宋代已是羽翼豐滿、沉淀豐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備了應有的條件。連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香的身影——街市上有專門賣香的“香鋪”、“香人”;有專門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樓里也有隨時向顧客供香的“香婆”;街頭還有添加香藥的各式食品,如香藥脆梅、香藥糖水(“浴佛- 3 -水”)、香糖果子、香藥木瓜等等。這也是香文化的發(fā)展已進入鼎盛時期的重要標志。

在描繪汴梁風貌的《清明上河圖》中,有多處描繪了與香有關的景象,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鋪門前招牌上寫有“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字樣(蓋指“劉家上等沉香、檀香、乳香”,揀香指上品乳香)。

甚至在當時對職業(yè)篆香制作的“香人”,也有統(tǒng)一服裝的規(guī)定?!稏|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汴梁(開封),“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行業(yè)著裝各有規(guī)矩,香鋪里的 “香人”則是“頂帽披背”(《卷 5·民俗》)?!叭展┐蛳阌≌?,則管定鋪席人家牌額,時節(jié)即印施佛像等?!?還有人“供香餅子、炭團?!保ā毒?3·諸色雜賣》)?!按蝿t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卷 2·宣德樓前省府宮宇》)?!段淞峙f事》記載:南宋杭州,“(酒樓)有老嫗以小爐炷香為供者,謂之香婆?!睆倪@些史料中我們不難看到宋代香事活動已廣行于民間,看到香文化的普及與繁盛。

8.什么是傳統(tǒng)香藥?

傳統(tǒng)香藥即是將自然界中的香料通過修制、蒸餾、煮、炒、炙、炮、焙、飛等物理方法分離出精油、浸膏等,用以治愈傷病,或用以調息凈心。天然香料營養(yǎng)成份十分豐富,自然界中已發(fā)現的香料有 3600 余種,常用的約 400 種。植物的根、干、皮、葉、花、果實、樹脂皆可成香,對人有非常奇妙的影響,大都可入藥。中醫(yī)就專有芳香化濕、芳香開竅類藥材。

9.如何使用香藥才能夠產生養(yǎng)生祛病的功效?

要使香藥產生理想的養(yǎng)生祛病的功效,應注意幾點——

1)選擇有特定配方的針對性較強的香品;

2)選擇大小適宜的用香空間;

3)要達到足夠的用香數量和頻率,使用香空間的香氣保持足夠的濃度;

4)用香空間適當控制空氣流通,不宜太快,也不宜長時間封閉;

- 4 -5) 選擇恰當的用香時間,如:身心放松時、安靜時、睡眠時等等。

10.歷史上是否有人用香治療疾病?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曾有葛洪、陶弘景、張仲景、李時珍等許多名醫(yī)用香藥組方直接治病,方式涉及內服、佩戴、涂敷、熏燒、薰蒸、泡浴等多種用法。

我國用香品或香藥防御流行性疾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本草綱目》、《普濟方》、《肘后方》等許多中醫(yī)典籍中都有用香品或以香藥為主組方防病治病的內容。許多簡便易行的防疫方法至今還在使用,如民間使用艾草、白芷、藿香、薄荷等焚燒的方式來防疫流感等傳染性疾病,并且效果良好。

11.我國古代為何以香療疾?

以香品防病療疾,在我國最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從曾經出土的文物以及《本草綱目》等古代醫(yī)藥典籍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現實。服藥大多是用來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則是防未病之病。調服本性、自我療疾,它的作用和意義實際上是遠大于治病的,一如養(yǎng)生是為了增強體質,防患于未然。已得之病,即是得遇良醫(yī)能夠治愈,實際也難治愈疾病對人體本質的總體損傷?,F代人體理療,常有治表而未治其根的現象,治一病又引起多病,留下了一個個未知的致命隱患。依據傳統(tǒng)香藥要求制作而成的香品,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適當阻隔疾病的傳播與蔓延,歷史上很多名香在實用中已經證實了這一獨特的功效,時常一柱香,既防病于未然,又防病于愉悅之中,遠離疾病,體現了真正的人文關懷。

12.為什么說香對預防疾病有效?

香之所以有著預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為:以陰陽論之,香藥秉純陽之氣而生,為純陽之物,有扶正祛邪,生發(fā)陽氣之功;其二是香氣對 “陽明經”的養(yǎng)護有著特殊的功效?!瓣柮鹘洝睘殛枤馍?、運行之通衢,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許多疾病都與“陽明經”有著直接的關系,被稱之為人體的 “龍脈”。

- 5 -《黃帝內經》等許多中醫(yī)經典也多有論述,如:“陽明虛,則心脾皆失所養(yǎng),而血不生”、“陽明虛,則宗筋弛縱,故手足痿而不用也”、“陽明經虛,風邪外入,令人口眼歪斜,麻木不仁及驚風癇痓,手足搐搦,不省人事”。究其原因,“陽明虛,則惡氣易入”??诒悄恕瓣柮鹘洝敝[,是人體防病的主要門戶。香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就是從養(yǎng)護“陽明經”入手,使“陽明經”達到健康狀態(tài),始終保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達到外病不侵的目的。所以,古人視香為保健養(yǎng)生的良藥,且須臾不離。歷史上也有許多記載用香藥來預防流感、瘟疫等傳染性疾病的實例。

13.香與人體健康有關系嗎?

有。人的健康由諸多因素決定,在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中,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同時存在陰、陽兩個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這就是“性”和“命”?!懊笔俏覀兡芸吹牡健⒚弥纳眢w,即肢體、五臟六腑等有形有象的部分;而“性”是人得之于天地運化規(guī)律的生命密碼,是先天物質、信息能量的綜合體,我們大概可以用信息、能量、暗物質、精神、神經等來描述它的一部分物性或存在的狀態(tài),是與“命”體既相和又獨立的形而上系統(tǒng)。古代大德們認為,“本性”是人生命的“主宰”,一個人要獲得健康、幸福、智慧必須從本性入手。所以,在中國古代“養(yǎng)性”是“養(yǎng)生”的根本。疾病的產生往往是由后天的“險心”和“躁欲”所致,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病由心生”。生活中,人們通常對一些事物存有僥幸、取巧等不良情緒及心態(tài),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不能抑制的躁欲,這些是人體健康的根本障礙,這種障礙往往因諸多不如意而煩惱叢生、心火淫燒、燥氣上浮,導致人體局部經絡的堵塞、不暢通,從而引來病邪侵體。

中國傳統(tǒng)香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走過了興衰千年的歷程。從滿足人們本性喜好所需開始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整體生活中。一爐清香頤養(yǎng)心靈、陶冶性情,芬- -芳之氣使人心情平靜、舒暢,從而促進人體細胞及機能新陳代謝并充滿活力,使人體機能的潛能更好地展發(fā),達到性安命和。嚴格按照傳統(tǒng)香藥藥理藥性、結合五行之規(guī)律,配伍、炮制而成的香品,有很強的養(yǎng)生之功,亦具備祛疫避瘟之效,自古便成為人們居家生活中的必備之品。

14.中國傳統(tǒng)香品與西方香品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中國人用香與西方人用香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西方人用香重在消除或沖淡因大量食用肉類食品和自身散發(fā)出不良的體味,當然還有身份的象征等其它用途。西方人用香亦如西方文化般直意表述,制成香水,即時噴灑。

而中國人用香的目的首先便是道德的自律和養(yǎng)生養(yǎng)性。香氣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是美好、高尚、吉祥和道德品質的象征。是人天、性命、人與社會高度和諧的結果。儒家的“修身、自省、仁”和道家的“無為”都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徑,而佩香、用香正是在這一完善過程中對自己到達預定目標的標志和提醒。除了佩香之外,我國最主要的用香形式是熏香,是通過焚燒或對香品加熱而使香氣彌漫于特定的空間之中,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香對人的不同作用。人們用香的過程,不僅是作用于人,同時還要改善人們居住的環(huán)境。從五行的角度來講香品有扶正助陽之功,“純陽之氣,凝之為香”是古人對芳香類植物的生成機理的界定,所以焚香有利于扶正助

陽。

15.居家用香與人體健康有什么關系?

傳統(tǒng)居家生活中的用香,營造了一個芳香四溢的氛圍,既有利于本性的愉悅、心神的安守,也有利于居住環(huán)境的陽氣生發(fā),有利于身體的防病養(yǎng)生。這樣的環(huán)境可整合身心、性命,使之達到平衡、有序。身體、性命的有序化是健康的根本。一個性命健康、有序的人,心胸必定暢達,多歡樂而少煩惱,這也是中華養(yǎng)生學說的根本。

16.香文化與我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掛畫,其中以對香品的熟練掌握為才藝之首。中國文人多愛香,而且從古至今都是香文化發(fā)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對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我國的文化、藝術作品中有一種“博山雖冷香尤存”的讓人參之不盡、悟之深刻的內涵。

文人用香大約至唐宋時期是非常普及的,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衣需以香熏、被需以香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起莊嚴;松閣之下則以香示其儒雅;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不以香為聚!除了熏燒的香,香藥在文人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妙用,如:書中置(或熏燒)蕓香草避蟲,有了“書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樹皮作紙,有了“香紙”(蜜香紙、香紙皮);以龍腦、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文人們將自己對香品的喜愛寫入詩中、寫入各類學作品中,載入史冊的不計其數。在一些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對香品的描述同時也寄托了對當時政局的擁戴,香品在無形中成為記載各階段歷史文化的重要符號!

17.什么是香道?

首先我們要說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國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規(guī)律。先賢謂之曰:“天地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謂之為‘道’”。中國香學之道是華夏祖先在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個融哲學思想、文化、醫(yī)學、藥學、養(yǎng)生、美學、工藝制作等為一體的系統(tǒng)學說。

古人流傳至今的香是內涵豐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審美的,講究典雅、蘊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詠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還是“究心”的,能養(yǎng)護身心,開啟性靈;它還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講究心性的領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時,便才使人們從心靈深處喜歡上了它。我們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豐富多彩的,幾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一種香品的制作過程幾乎是中國文化精華的濃縮,既分陰陽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藥采摘時間亦有嚴格的限制。一個傳統(tǒng)正宗香方的組建,既要從人天關系著眼,又要從性命關系入手。和香家還必須熟知香藥藥性,在對眾多的香藥炮制及配伍和合的過程中還要導順治逆,為使組方設計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還需識天時、明地理、擇時擇地和香,上好的香品還須經過窖藏,深度地和其藥性才能成為香中佳品。

歷史上,人們在品香時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唐代的李密喜歡獨自一人攜香具香品入山嶺之中,選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后讓香氣與山中的樹木清香融為一體,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綠水和特殊的香氣之中,“舒嘯情懷,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則要有氣勢,要使煙氣蓬勃而出;徐鉉則一生焚香伴月等。從這些現象中,我們似乎可以領略到他們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著什么,也或許是一次次的開悟或心靈轉化的過程吧。

18.古代文人如何用香?

焚香,在中國文人心目中是一件雅事。孟子說:“香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長壽”。

看來孟夫子不僅喜香,而且有其理論根據,人們從內心深處喜歡香。有了一定經濟條件的文人們,不僅用香,而且還想盡辦法制作自己喜愛的香,要用香燒出情趣來、燒出意境來、燒出學問來。如此,不僅制香、使用香器,連焚香的方法也是文人們研究的范圍。我們從楊庭秀的《焚香詩》中可見其大觀。詩云:

琢瓷作鼎碧于水,

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勻,

閉閣下簾風不起。

詩人自炷古龍涎,

但今有香不見煙;

素馨欲開茉莉折,

底處龍涎示旃檀。

平生飽食山林味,

不柰此香殊嫵媚;

呼兒急取蒸木犀,

卻作書生真富貴。

19.歷史上對傳統(tǒng)制香業(yè)的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文人中有許多制香高手,如王維、李商隱、傅咸、傅元、黃庭堅、朱熹、蘇東坡等。

蘇東坡即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作為生日禮品的記錄。僅文人墨客因對香品的喜愛而自行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傳至今的就有近百種;“龍涎香”則有五十余種。文人相聚,能有自制的好香是一種榮耀。而且,許多香還要引經據典,甚至配以詩詞。雅士制香,附庸風雅者人數更眾,其它各業(yè)人士為示其風雅,也紛紛加入到這個行列之中,香的使用,逐漸成了全民的習俗。制香業(yè)也迅速發(fā)展起來了。

20.歷史上描寫香品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主要集中在哪些時期?

歷史上描寫香品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主要集中在漢魏、隋唐、宋元和明清時期。

21.漢魏時期描寫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這一時期香文化繁盛的標志是文人多以美好的香氣作為寫作的素材,如:西漢氣勢壯美的大賦常寫到香草香木。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就以華美的辭藻描繪出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眾香世界,如《子虛賦》言“云夢澤”之勝景:“云夢者,方九百里……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射干,芎藭菖蒲,江離蘼蕪……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楠豫章,桂椒木蘭……”大意是:“云夢澤東有種芳草:蕙草、杜衡、蘭草、白芷、杜若、射干……北有森林巨樹,黃楩、楠木、樟木、桂樹、花椒、木蘭……”漢武帝與香的故事也是魏晉之后文學作品的常用題材——武帝對寵妃李夫人早亡深為悲慟,以皇后之禮葬之,命人繪其像掛于甘泉宮。白居易的樂府詩《李夫人》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后留得生前恩。”、“丹青畫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殺人。又令方士合靈藥,玉釜煎煉金爐焚。九華帳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魂之不來君心苦,魂之來兮君亦悲。”、“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薄ⅰ叭朔悄臼杂星?,不如不遇傾城色?!钡?。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使各類異香在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同時,似乎也更貼近了生活,推動了香文化的發(fā)展。實際上,不僅香文化的傳播是如此,人類早期眾多的文化傳播中都會含有這一歷史的印記。

22.隋唐時期描寫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絕大多數的唐代文人都有詠香詩作(或有詩句涉及到香),許多人的詠香作品相當之多,如王維、杜甫、李商隱、劉禹錫、李賀、溫庭筠等等。

杜甫有詩:“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王維有詩:“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所寫就是唐代的朝堂熏香的場景,殿上香煙繚繞,百官朝拜,衣衫染香。杜甫的“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白居易的“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和香”,皆以“香”喻“花”,亦見唐代文人對香的熟悉(“百和香”指用“百草之花”配成的一種熏香,是以“各種香藥”配成,傳說漢武帝曾“焚百和之香”迎西王母。)。

另有李煜的“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王維的 “少兒多送酒,小玉更焚香”和“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杜甫的“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和“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李白的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和“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白居易的“閑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和“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劉禹錫的“博山炯炯吐香霧,紅燭引至更衣處”和“博山爐中香自滅,鏡奩塵暗同心結”;李商隱

的“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和“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溫庭筠的“香兔抱微煙,重鱗疊輕扇”和“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還有如李賀的“練香熏宋鵲,尋箭踏盧龍”和“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蹄鳴上天去”;杜牧的“桂席塵瑤佩,瓊爐燼水沉”;陸龜蒙的“須是古壇秋霽后,靜焚香炷禮寒星”;羅隱的“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爐暖玉樓春;憐君亦是無端物,貪作馨香忘卻身”。

23.宋元時期描寫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香文化經幾千年的全面發(fā)展,至宋已是沉淀豐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備了應有的條件,加之當代香事繁盛,使研究者具有實證的機會和條件,多部香學專著在這一時期問世了。如丁謂《天香傳》、沈立《(沈氏)香譜》、洪芻《(洪氏)香譜》、葉廷珪《名香譜》、顏博文《(顏氏)香史》、陳敬《陳氏香譜》等等,其作者不乏當代名-士、高官或著名學者。如《天香傳》作者丁謂,是太宗時進士,真宗寵臣,官至宰相,詩文亦為人稱頌?!额伿舷闶贰纷髡哳伈┪囊彩潜彼沃娙?、書法家和畫家,官至著作佐郎?!睹阕V》、《南番香錄》作者葉廷珪曾任兵部侍郎等。

還有蘇軾、范成大等許多文人,雖無香學專書,但也對香和香藥頗有研究,如蘇軾在《蘇文公本集》中有大量香藥的記錄、研究性文章。宋元后詩文常見“心字香”,多指形如篆字“心”的印香。楊慎《詞品》:“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睏钊f里:“遂以龍涎心字香,為君興云繞明窗”,王沂孫《龍涎香》:“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蔣捷:“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箏調,心字香燒?!毙翖壖材捴巳丝诘摹肚嘤癜?元夕》,即生動描寫了杭州城元宵夜香風四溢的景象?!皷|

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4.明清時期描寫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明清時期文人用香風氣尤盛。從《紅樓夢》前八十回對香的描寫來看,曹雪芹不僅有日常用香的習慣,且深諳和香之法。賈寶玉《夏夜即事》或也反映了曹雪芹的生活:“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焙拖阒▌t有“此香乃系諸名山勝境內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據《本草綱目拾遺》載,康熙年間曾有香家為曹雪芹祖父曹寅制藏香餅,香方得自拉薩,用沉香、檀香等 20 余味藥)?!懊髂┧墓印敝跋迮c愛姬董小宛皆愛香,也曾搜羅香藥香方,一起作香,“手制百丸,誠閨中異品”。董去世后,這段生活尤令冒襄萬般懷戀,說道:“憶年來共戀此味此境,恒打曉鐘尚未著枕,與姬細想閨怨,有斜倚熏籃,撥盡寒爐之苦,我兩人如在蕊珠眾香深處。今人與香氣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保ā队懊封謶浾Z》)。

- -明清時期的香學文論也較為豐富,各類書籍都常涉及到香,其中影響最大、最突出的應數周嘉胄的《香乘》。周嘉胄是明末文士,今江蘇揚州人。《香乘》是內容豐富的一部香學專著,匯集了與香有關的多種史料,廣泛涉及香藥、香具、香方、香文、軼事典故等內容,但遺憾的是,缺少不同類別香品的香藥炮制要訣及和香規(guī)程,還缺少香方的應時變化之理,是為不周之處。周嘉胄還著有《裝潢志》,是書畫裝裱方面的重要著作。

《普濟方》、《本草綱目》等醫(yī)書對香藥和香品也多有記載?!侗静菥V目》幾乎收錄了所有香藥,也有許多香方和香藥為主的藥方,用來祛穢,防疫、安和神志、改善睡眠及治療各類疾病。包括“燒煙”、“熏鼻”、“浴”、“枕”、“帶”等用法。如:麝香“燒之辟疫”;沉香、檀香“燒煙,辟惡氣,治瘟瘡”;降真香“帶之”、安息香“燒之”可“辟除惡氣”;茱萸“蒸熱枕之,浴頭,治頭痛”;端午“采艾,為人懸于戶上,可禳毒氣”。明清詠香詩文數量甚豐,可見于各類文體,還有許多對香的點評,文辭雋永,堪稱妙語。被《人間詞話》稱為宋代后“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也多有詠香佳句,如:“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绷碛邢逄m詩《壽簡齋先生》有名句:“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紅袖添香”是至今多為人們引用的詩句之一。袁枚亦有《寒夜》一詩寫焚香讀書,因夜深不睡而被夫人訓斥,

頗有情趣:“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泵髑暹€有許多專寫某一香具、香品的詩詞,如瞿佑《燒香桌》、《香印》,王紱《謝慶壽寺長老恵線香》,朱之蕃《印香盤》、《香篆》等。

25.古代民間為何燒香?

香雖是形而上的高雅之物,上品之香價逾黃金,但燒香、用香在尋常百姓家也是日常之事,民間通常在節(jié)日以祭祀燒香達到祈愿福祉、尋求平安的目的——大概從一年的臘八開始,“臘日祭”或佛祖成道日,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 13 -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主要祭祀儀式開始的時間,這一天人們還要祛疫,祈求健康;臘八之后,臘月二十三日,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更是需要燒香;除夕之夜、正月初五路神生日、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二月二日春龍節(jié) (龍?zhí)ь^),還有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立夏節(jié)、天貺節(jié)、翻經節(jié)、七夕、盂蘭盆節(jié)、中元節(jié)、鬼節(jié)、地藏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祭祖節(jié)等等眾多節(jié)日,都是祈福燒香的日子。

除了特殊節(jié)日,人們在遇有紅白喜事、孩子初生、建房淘井、科舉得中、合同立約、義結金蘭、天災人禍、發(fā)財豐收等,是一定要舉行相應儀式的,燒香則是儀式上必行的程序之一。當然有些人家或商戶供尊財神或是其它神位也是要燒香的。

26.民間燒香都有哪些形式?

中國人對燒香的態(tài)度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對宗教的敬畏,不敢隨意沖撞;另一方面,求拜燒香是為了請神保佑。燒香,在香港臺灣地區(qū)常稱為拜拜,是最常見的敬神方式。點起香燭,向神拜上幾拜,更虔誠的,則跪下叩頭幾響,同時心中默默祝禱。

民間的燒香有許多習俗,其中一個是所謂燒頭香。頭香就是第一爐香,尤其是新年的第一爐香。老百姓認為頭香,效力最大,可以獲福最多,所以常常爭燒第一爐香。

如果是新年(農歷正月初一)燒頭香,虔誠的香客常常在除夕的午夜就開始早早等候了。

除了燒頭香,某些地方的民眾還有燒十廟香的習俗。就是在初一早晨,提著香籃,連續(xù)燒滿周圍十座廟。其用意與燒頭香相近。民間燒香的另一個比較特殊的做法是燒拜香。所謂燒拜香,是指向著某一寺觀神廟等地方,一步或幾步一拜。比如湖南衡陽一帶就有上南岳衡山燒拜香的習俗,一般

是香客攜一張小凳,上設香案,幾步一拜,漸次上山。

27.寺院里為什么燒香?

寺院里的大雄寶殿中,莊嚴的佛、菩薩或立或坐于大殿之上。從漢明帝把佛像請進中國,到梁武帝把佛教定為國教,一場場法會、佛事活動不斷地在這里進行著,一-爐戒定真香青煙裊裊,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人們和佛菩薩交流的最佳媒介。

在佛教中,香為最殊勝的供品,如《法華經》之“法師品”列出了“十種供養(yǎng)”:花、香、瓔珞、末香、涂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其中四種都是香品?!跋銥榉鹗埂薄ⅰ跋銥樾判闹埂?,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不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鄭重的禮儀。在重大法會上,上香之前,全體僧眾先要跪拜持誦專門的供香偈語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誦念贊偈。

香在禮佛、供佛的過程中,不僅是對佛、菩薩的恭敬,同時通過燒香供養(yǎng),與佛菩薩建立溝通,進行信息的交流,培補本性善根,以達到覺性圓滿,生起“智慧之香”的目的。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弟子們就用香、花、燭供養(yǎng)他。

佛教認為香與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智慧洞開的賢圣甚至能散發(fā)特殊的香氣。據經書記載,佛陀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普熏十方,震動三界。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本性”之香。同時,佛教認為香能夠使人修身養(yǎng)性,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合理、正確的用香能使人心生歡喜,空靈澄澈,于心曠神怡之中達于正定。香是修道的助緣,供奉香品如提倡正氣,親之、近之則大為受益,在打坐、誦經等過程中用香,使人在靜憩的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扶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提升修行的次第。寺院內外處處薰香,更是營造良好的修行環(huán)境。

28.佛教中的用香有哪些種?

佛教中可以用于供養(yǎng)的香品種類十分豐富,除了用于熏燒的“燒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中香水還用于浴佛,是一種很高的供養(yǎng)。香不僅供在佛像前,還用于供奉經書。也常把香料摻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門窗,在重要的場所和家中還常潑灑香水供香,一般常用的供品是 -香、花、燈,如果供品的種類再增多,那么就會多使用幾種香品;如果簡化到一種,也會是香煙一炷敬佛。

29.佛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用香的?

從佛教創(chuàng)教開始,佛教的香也應運而生了,從歷史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多年來佛香的原料中名貴香藥始終是主要成分。早期的佛香用藥是以“旃檀、沉香、乳香、安息、龍腦、丁香”等為主要原料(藏傳佛教中至今還基本保留了這一傳統(tǒng)),或配制燃燒,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療疾。

隨著佛教的傳播,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佛教派別,由于受到文化、地域、水土氣候、民族習俗、地方原始宗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不僅佛教本身具有了地方的特色,香品在用藥范圍和配伍上也有了很大的差異。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在制香、用香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習俗。如歷史上稱藏香為“葷香”,漢傳佛教的香為“素香”或“凈香”,主要是因為用料的差別。

30.佛教用香形式是怎樣的?

佛教用香的形式和其他事物的發(fā)展一樣,也是延續(xù)了一條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從史料記載來看,早期的佛教用香受到技術的限制,基本是原始香材配置后便直接進行焚燒。大約公元 200—900 年前后,漢傳佛教用香不僅有了嚴格、成熟的配方,而且香的形式也出現根本的變化。從原始的焚燒香材,發(fā)展到開始使用“印香、篆香、濕香、香餅、香丸”等。為了減少燒香的煙氣,還相繼出現了隔火熏香的燒香形式。大約宋代前后,除了人們延續(xù)以上用香形式之外,開始使用類似現在的線香、簽香,以及由篆香和線香發(fā)展而來的龍掛香(盤香)敬佛。明代以后線香、簽香、盤香敬佛,已是一種常見的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xù)到清末。

從香品的發(fā)展過程來看,無論是早期、中期、還是后期,形式的變化只是外在的,而根據不同的需求、按特定的配伍,以香藥制香卻是千年不變的根本,這是佛教修行用香的核心所在。

-31.修行與香有什么關系?

香是本性的食糧,是頤養(yǎng)性情、啟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穢、安神正魄的良藥。

從修行的根本上來看,無論是佛家、道家、儒家都是以“本性”的提升與圓滿為本根的——佛家講“明心見性”為佛;道家講“修真煉性”成真;儒家則是“養(yǎng)德盡性”至圣。誦經、坐禪無一不是為了返現本性的自我,強調在其過程中用香也正是為了更有效的實現這一目的。

32.傳統(tǒng)香如何分類?

對于香品,可以從不同角度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據形態(tài)特征可分為“線香”、“盤香”等;據所用原料的種類可分為“和香”與“單品香”等。一種香品也可歸入(從不同角度劃分出的)多個種類。例如,采用天然香藥經配伍而制作的線香,就形態(tài)特征而言,是“線香”;就所用多種香藥配伍合成而言,是“和香”;就所用原料的屬性而言是“天然香”。

33.什么是傳統(tǒng)香中的和香?

中國傳統(tǒng)香的制香工藝是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的指導下,經過幾千年的不斷實踐、不斷完善而成的。和香不是簡單的香藥組合,更重要的是藥性的和合,要充分利用藥性的五行屬性,使香藥藥性相互生發(fā)制逆的過程。許多時候是要把香藥先分組和合,有的還需經窖藏,最后再按所需順序統(tǒng)一合成。歷史上有許多名香,如修行用香、禪香、效用類香等,對和香的時間還有著嚴格的要求,也就是古人講的擇時和香。有的香品整個制香過程需幾個月才能完成。如東漢名香《靈虛香》從甲子日配藥到丙子日磨料、再到戊子日和料、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包裝入窖窖藏、再到甲子日出窖才算完成,整個過程正好是六十天時間。這樣的香必定有較好的品質,有的還會有獨特的效用。只是因為,香是一種特殊的物品,歷代以來多強調凈心品香,而很少言及效用,使人們忽略了它而已。

34.什么是傳統(tǒng)香中的單品香?

--單品香是香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早期的產物,是指單用一種香藥,添加天然粘合劑制成的香,如:單用檀香粉,加填充料及粘合劑制成的香品,通常稱為單品香。因為單品香的藥性往往是比較單一的,只作用于人的某一方面,長期使用會造成人體氣血的不合。從健康和使用效果的角度,人們已經逐步放棄了它。但是作為一般的祭祀用香,還是可以選擇的。因為好的單品香,經過嚴格的炮制以后,會減低部分不利人體健康的因素。

35.古代如何看待和香與單品香?

很多人以為單品香是傳統(tǒng)香的主體,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正如單個一味的中藥材即使珍貴也還并非是良藥一樣,一種上好的香料并非就是好香。例如對于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p>

其實早在漢代,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于是產生了多種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為使用多種香料和合而成的香品。從西漢初期的“四穴熏香爐”可以看出,和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漢代之后,香料配伍水平不斷提高,香方種類也日益豐富,直到明清,和香一直是傳統(tǒng)香品的主流。

36.什么是天然香藥類香品?

以天然香藥及其它天然材料(如中藥材)、天然黏合劑為原料制作的香品。此類香品中經嚴格配伍的傳統(tǒng)香品,除氣味芳香,還具有扶正祛邪、養(yǎng)性養(yǎng)生、安神益智、防病祛病等廣譜的效用。天然香藥是指以動、植物的芳香部位為原料,用物理方法(切割、干燥、水蒸氣蒸餾、浸提、冷榨等)獲得的芳香物質。一般說來,用生物工藝手段(如發(fā)酵)獲得的反應產物也劃入天然香藥范疇。其形態(tài)可以是樹脂、木塊、干花等,也可以是天然香材的萃取物(如用物理方法提取的香精油、凈油、香膏等)。

37.按形態(tài)特征劃分,香有哪些品種?

香從形態(tài)特征上劃分,有線香、簽香、盤香、塔香、印香(篆香)、香錐、香粉、香- 18 -丸、特型香、原態(tài)香材等品種。

38.按香氣特征劃分,香有哪些品種?

如果按香品的香氣特征劃分,可分為沉香型、檀香型、柏香型、桂花香、復合香型等等。用天然香藥和化學合成香料都可以調和、模擬出各種香氣類型,如名為“檀香型”、“沉香型”的香品,未必采用了天然的檀香或沉香。

有些傳統(tǒng)香的名稱也是指其香氣特征,而不是指所用原料。例如“某某龍涎香”、“某某梅花香”,未必都使用了龍涎香或梅花花瓣。

39.按用途劃分,香有哪些品種?

據香品自身的基本效用特點,可分為美飾類、怡情類、修煉類、祭祀類、疾病防疫類、藥用類、綜合類等。

據香品在使用中的具體用途,又可分為多種,如佛家香、道家香等等。

以這兩種方法劃分的類別并非一一對應,例如,道家、佛家香都包括“修煉類”、“祭祀類”、“藥用類”等多個類別。

美飾類:注重以香氣美化、裝飾人、物品或環(huán)境。

怡情類:注重增添生活情趣,怡悅性情,安和情志等。

修煉類:以安心養(yǎng)性為主要目的,可助于放松身心、扶正祛邪、開竅通經、溝通凡圣。因其香品清揚純正,故適用于打坐、誦經、靜修等。

祭祀類:注重品質潔凈,傳統(tǒng)中要求根據祭祀的對象不同,用藥有嚴格區(qū)分,如古人以沉香祭天、龍腦香祭地等。

藥用類:注重扶正祛邪、通經開竅、清潔環(huán)境、防治流疫,對癥治療疾患等。

綜合類:注重其它效用的香品。

40.按使用方法劃分,香有哪些品種?

我們按照使用方法劃分,可分為熏燒、浸煮、佩戴、設掛、涂敷、食用、日用等等。

熏燒類香品:直接點燃,或借助其它熱源(如木炭、電熱片)為香品加熱。

- 19 -浸煮類香品:溶解、浸炮于液體(水、酒等)中使用(或對液體加熱)。

涂敷類香品:可供擦拭、涂敷,如香水、花露、香粉、香膏等。

佩戴類香品:隨身佩帶或攜帶,如香囊、香珠等。

設掛類香品:陳設或懸掛,如盛有香品的香盒、飾品等。

食用類香品:將香藥進行炮制、單用或配伍后制成細粉,用以做羹、湯、茶及其它食品添加,來養(yǎng)生保健。

日用類香品:使用香品制作的日用物品,如香燭、香枕、香護膝、香衣領等。

41.按煙氣特征劃分,香有哪些品種?

如果按香的煙氣特征劃分,可分為無煙香、微煙香、聚煙香等。

無煙香:看不到煙氣。

微煙香:煙氣淺淡。

聚煙香:煙氣凝聚,不易飄散或根據需求使香煙出現特殊的形態(tài)、顏色、以及存留的時間等。

42.什么是線香?

是指用不同的配方制成的,粗細、長短有一定規(guī)制的直線狀香品。是北方常用的香

品形式之一,適用于多種用香場合。古代用手搓或鯽嘴制香,現在多用專用機械制造。

43.什么是簽香?

又稱棒香、芯香。以竹、木等材料作香芯,呈直線形。用竹簽者常稱“竹簽香”、“篾香”。簽香又有手捍香、淋香和機制香等。

44.什么是盤香?

在平面上回環(huán)盤繞,常呈螺旋形(許多“盤香”也可懸垂如塔,與“塔香”類似),適用于居家、修行、寺院等使用。

45.什么是印香?

- 20 -又稱篆香。香粉回環(huán)縈繞,如連筆的圖案或文字(篆字),點燃后可順序燃盡。制作方法是用模具“香印”(即印香模、香篆模)框范、壓印而成。印香在唐宋時已流行,

現在的盤香即源自印香。

46.什么是刻香?

古代用來計時的香,制作方法與形態(tài)近似篆香,亦是以范模用干香粉隨用隨制。

47.什么是香丸?

用香藥配伍和合后研磨成香粉,調香泥制成的丸狀的香,是古代常用的香品形式之

一,是傳統(tǒng)的熏香用香品。

48.什么是香膏?

將香藥配制好后,調成膏狀,裝入瓷罐密封窖入地窖中。用時按量取出,與香丸同為常規(guī)的熏香香品。

49.什么是香餅?

是指隔火熏香用的餅狀香炭,或稱香煤。

50.什么是塔香?

使用時以支架托起或懸掛于空中或支架之上,下垂如塔。塔香源自(不遲于)明代的“龍掛香”。

51.什么是香錐?

是指形如圓錐體的香品,現代也稱之為“塔香”或“香塔”。

52.什么是瓣香?

是指片狀或段狀的原態(tài)香材(“瓣”指一物自然分成、或破碎而成的部分)。

53.什么是特型香?

特殊形狀的香品,也是真正的“工藝香”。例如元寶形、動物形、花形等。有些精巧的動物形香品(類似動物形的香爐),腹中留空,香煙可從獸口吐出,使焚香過程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54.什么是原態(tài)香材?

芳香動植物原料經干燥、分割等工藝簡單加工制成的香品,如木塊、干花、樹脂塊等。

55.什么是香珠?

一種或多種香藥制成的“圓珠”狀香品(先研磨成粉粒狀,再糅合成圓珠;或以香木雕成),可串成“香串”,道家、佛家多用作掛在身上的佩飾。

56.什么是帷香?

是指用于寢室和車、轎中懸掛與擺放以及身上佩戴的香品。大部分是用布或錦緞類縫制成具有裝飾性的形狀,再將配制好的香藥裝入其中。也有用草、絲織物編織,

或用木材、金屬制作而成的,古代也稱為香囊,如香包、香銶等。也是香枕等寢室所用香藥保健品的統(tǒng)稱。

57.什么是香粉?

是指單用某一種香藥,或按一定的配方將多種香藥配制后,磨制成粉狀,以供涂、灑、直接焚燒??捎糜谥谱髯愕雀鞣N香品或作為制香的半成品原料。

58.什么是香枕?

根據需要將香藥配制好后裝入布料縫制的枕狀袋中,在睡眠時做枕頭用。也有用木頭、竹子、瓷器做成外形,內部裝藥做枕頭的,是傳統(tǒng)生活中使用廣泛的保健養(yǎng)生用品之一,形制多樣,還有抱枕、小型手枕等。

59.什么是熏衣香牌?

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用香藥配制成的放在衣櫥中的熏衣香品。該香品需把香藥配以粘合劑,調濕后用刻有裝飾圖案的模具壓制而成,一端有小孔,便于系上絲絳,掛于衣櫥中。

60.目前制香有哪些工藝?

從制香工藝上來講,主要有按正統(tǒng)傳承的香方,將天然香料配伍、炮制制作而成的

-傳統(tǒng)制香;以及將部分天然香料進行科學配制,運用現代化工技術制作而成的現代制香。

61.傳統(tǒng)制香的原則是什么?

香,不僅要芳香養(yǎng)鼻,更要養(yǎng)神養(yǎng)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tǒng)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正是由于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tǒng)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yǎng)生之良藥。

62.傳統(tǒng)制香與現代制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傳統(tǒng)制香主求“香氣養(yǎng)性”,現代制香主求“時尚的香氣”,兩類香品的差異非常顯著。

63.如何制作傳統(tǒng)香?

制作傳統(tǒng)香,首先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味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要求選擇香料或藥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炮制,其配料、和料、出香等過程

須按節(jié)氣、日期、時辰進行,才能使不同的香料盡展其性。分為六個步驟:制備原料、配伍、和料、成型晾曬,包裝,窖藏。

64.傳統(tǒng)香的原料有哪些?

傳統(tǒng)香原料包括香藥、木粉、粘合劑和附加材料。自然界中已發(fā)現的香料有 3600 余種,常用的約 400 余種。植物的根、干、皮、葉、花、果實、樹脂皆可成香,對人有非常奇妙的影響,大都可入藥。

65.什么是傳統(tǒng)香的配伍?

傳統(tǒng)香藥的原料配制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66.制作傳統(tǒng)香為什么一定要經過炮制?

香藥炮制是傳統(tǒng)香制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對炮制的時間、容器的質地都有很多講究。香料的炮制與中藥的炮制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

-同一種香料,根據不同的香方需求,炮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從總體上說,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于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香性。恰當的炮制可以加強香藥的性能,使其效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fā)生改變。例如,檀香的炮制就是為了去火,因為檀香生長在南方炙熱的地區(qū),它的火性比較大,這種香料直接做香后,使人們容易氣浮上燥。所以要先用清茶或者云南團茶進行炮制,把它的火性去掉。

67.傳統(tǒng)香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傳統(tǒng)香的炮制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具體方法如下——

修制,一是使香材純凈,二是做切制、粉碎處理,即采用揀、摘、揉、刮、篩、涼以及切、搗、碾、鎊、挫等方法,除去雜質、多余的水分、變質的部分及其它非藥用成份,并使其大小規(guī)格滿足要求。如,龍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則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輔料;蒸的火候、次數視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變熟,也可調理藥性、分離香材。如篤耨香黑白間雜者,必須分離單用,其法為,以瓷器盛香入籠中蒸,沸后約半小時則白浮于上黑沉于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調整藥性,去其異味。如制甲香,即需先用碳汁煮,次用泥水煮,最后用好酒煮。或用米泔水浸多日后,再用米泔水煮,待水盡黃氣發(fā)出時收,涼后再火炮。

炒,根據需要或清炒或料炒,火候上有炒令黃,炒令焦等。如制檀香的方法之一是,選好檀香制成碎米粒大,慢火炒令煙出紫色,斷腥氣即止。

炙,用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滲入和合于香材之中,以改變香材的藥性。在制香中

- -常用的輔料主要有蜜、梨汁、酒等。

炮,用武火急炒,或加沙子、蒲黃粉等一起拌炒;炮與炒只是火候上的區(qū)別,炮燙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烘焙,將香材置于容器(瓦器等)中加熱使其干燥。

水飛,把粉碎后的香材加水研磨(其粉末即“飛”入水中),再將液漿靜置沉淀,將沉淀物曬干研細備用。此法能防止香材在研磨時粉末飛揚的損耗,又可分離出香材中可溶于水的成分,使香更加細膩。

68.可以舉例說明傳統(tǒng)香料的炮制方法嗎?

傳統(tǒng)香料炮制方法舉例如下——

1)制檀香:檀香一斤(片)用好酒兩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燙手即可。

2)制碳香:檀香(片)蠟茶清浸一夜,控出焙干,以密酒拌勻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3)制沉香:沉香破碎,以絹袋裝,懸于銚子當中,勿令著底,米水浸,慢火煮,水盡再添,一日為好。完成后涼干即可?,F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達不到效果。

69.傳統(tǒng)香所用的香藥主要有哪些?

傳統(tǒng)香品之所以具備養(yǎng)生的作用,是由傳統(tǒng)香所用香藥為主要原料而產生的,傳統(tǒng)香所用香藥有幾百種之多,常用的香藥大體有近百種,主要香藥大體有:沉香(生結、熟結)、黃熟香、箋香、旃檀、紫檀、黃檀、降真、蘇合香、龍腦、安息、甘松、白芷、附子、乳香、楓香、蕓香、茅香、零陵香、馬蹄香、麝香等。從其中一些常見的香藥的藥性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到傳統(tǒng)香的基本作用。

在中草藥中,常見的芳香類藥物約四百余種,制香常用的香藥也有一百余種,根據不同香方的需要還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使藥性的作用達到更好地發(fā)揮。這些名貴的香藥,經過嚴格的炮制,名家的特殊配伍,就會產生更加奇妙的效果,為此古人將名香稱之為價比黃金珍貴的良藥,與本性相伴的益友。

- -70.什么是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形成通常需數十年的時間,樹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tài)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并無特殊的香味,且木質較為松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沉香是常綠喬木,有平滑及淺灰色的樹干、卵形及葉脈幼細的葉片和黃綠色的小花。在夏天,可看到一個個綠色的果實掛在樹上。

沉香的用途廣泛,它的樹脂可制成香料或供藥用,木材可制線香,而樹皮可用來造紙。由于產地分布區(qū)不斷縮小,只剩下零星的分布,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予以保護。決定沉香等級的最重要標準為其樹脂的含量。沉香樹脂極為沉重,雖然原木的比重只為 0.4,當樹脂的含量超出 25%時,任何形態(tài)的沉香(片、塊、粉末)均會沉于水,沉香的名稱正是來自于其沉于水的特質。

沉香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女兒香”。據史書記載,沉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宋朝普遍種植,因為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qū),所以又名莞香。關于莞香,當地人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莞香的洗曬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將最好的香塊偷藏胸中,以換取脂粉,香中極品“女兒香”由此得名。

71.什么是檀香?

是一種常綠的寄生樹,此樹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別的樹根上,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并且,至少要 30 年以上的樹齡,才能達到采集販賣的標準。檀香自古以來便深受歡迎,從印度到埃及、希臘、羅馬的貿易路線上,常見蓬車載滿著檀香。檀香具有防蟻的功能,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于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

- -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檀香又名旃檀,白者白檀,色紫者紫檀,皆有清香,而白檀為勝??芍菩∠缓驼凵鹊?,即檀香匣、檀香扇,裝飾以燙畫、刻花,是精制的工藝美術品。馳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制成的。輕輕一搖,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仍然清香撲鼻;放入衣柜, 可防蟲蟻。

檀香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臺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后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宮的白檀雕像——巨佛,高 26 米,直徑 3 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

這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檀香木的刨片,可作為芳香健胃劑;樹干和根莖蒸餾可取得檀香油,含 90%的檀香醇,是名貴的天然香料。

佛教對檀香更是推崇備至,以至寺院也常被尊稱為“檀林”。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于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天然材料制成的香不僅芬芳、清新、爽神,香味醇和,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深呼吸也不覺得沖鼻,使人心生歡喜、有愉悅之感,更能達到沉靜、空凈、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達于正定,證得自性如來。

72.什么是麝香?

麝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藥。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麝香,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放一丁點,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

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丁香》詩中語:“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墨料中加少許麝香,制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麝香是一種珍奇的動物性香料,擴散性和誘發(fā)力極強,具有特殊

- -的柔和而優(yōu)雅的香氣,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極佳的定香能力,與玫瑰、茉莉花精油一起馳名世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一直對它有極大興趣。在調香中,如果缺少麝香等動物性香料,其香氣就會缺乏動態(tài)情感;只有將動物性香料應用于香精等配方,才起到定香、烘托、圓潤與平衡整個香氣的作用,給整個香氣帶來活力,并賦以動人的情感。

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年輕人掀起了一股麝香油熱,而中國則在東漢時期便開始使用麝香。最初,麝香僅僅被用于梳妝和熏香衣物,到了唐宋年間,已盛行將麝香作為化妝品和賦香劑。麝香不僅作為香料,更重要的是它的藥用價值。據我國歷代醫(yī)經藥典記載:麝香具有芳香開竅、舒心、寬胸、鎮(zhèn)痛安神、通經疏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和消炎解毒等功能。我國藥典中,百分之十二的中成藥都配有麝香。

74.傳統(tǒng)香中常用的降真香、蘇合香、龍腦香、安息香、丁香是什么?

降真香:“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惡氣不祥” 李珣云:味辛溫無毒,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饵S帝本草經疏》

蘇合香:蘇合香味甘溫無毒,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癎痓,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魘,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疏曰:蘇合香聚諸香之氣而成,故其味甘,氣溫無毒。凡香氣皆能辟邪惡,況合眾香之氣而成一物者乎?其走竅逐邪、通神明、殺精鬼、除魘夢、溫瘧蠱毒宜然矣,亦能開郁?!饵S帝本草經疏》

龍腦香:龍腦香稟火金之氣以生。本經:“味辛苦氣微寒無毒,其香為百藥之冠。凡香氣之甚者,其性必溫熱?!崩瞰懷裕骸皽卦匮詿崾且?,氣芳烈,味大辛,陽中之陽升也散也。性善走竄開竅,無往不達。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p>

安息香:安息香稟火金之氣而有水,故味辛苦氣平而芬香性,無毒,氣厚味薄陽也。

入手少陰經,少陰主藏神,神昏則邪惡鬼氣易侵,芬香通神明而辟諸邪,故能主鬼疰惡氣也。

--丁香:丁香味辛溫無毒,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齒疳。能發(fā)諸香。

疏:丁香秉純陽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氣溫、性無毒。氣厚味薄,升也陽也……而

香氣又能走竅,除穢濁也。

75.如何鑒別香品?

香氣從口鼻入,通于肺腑氣血,對身心兩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響。所以,好香既要芳香宜人,還須不危害健康,且能調養(yǎng)身心,這應是鑒別香品的基本原則??梢哉f,其芳香是形式的,即“文”的方面;其養(yǎng)生是內在的,即“質”的方面。以養(yǎng)生養(yǎng)心為基礎,達到芳香宜人,才是文質相成,真正的美輪美奐。通常人們從原料、配方、工藝方面;從香氣特征方面;從香品的外觀即可進行香品的鑒別。

76.如何從原料方面鑒別香品?

天然香料(包括天然香料的萃取物)的養(yǎng)生價值遠高于合成香料。天然香料幾乎都是天然藥用芳香類植物,不僅有香氣,還含有十分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好香就像良藥,既有好的材料,還有好的配方。單一香料的藥性常有偏頗,所以若原料品級相同,其功效常不及多種香料配成的和香,而在兩種和香之間,品質的高下則取決于香方的水準。合成香料系化學制品,其原料取自煤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原料等含有苯環(huán)的芳香族化合物。雖然氣味芳香,但作為化學制劑,對健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熏燒類的香品尤其明顯。

77.如何通過香氣鑒別香品?

對于普通的用香者來說,很難從外觀上判斷出香品的質量,所以品味香氣是最直接也是較為可靠的鑒別方法。不過,這也對鑒賞者的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有些人可能長期使用品質較差的香而不覺察,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用香習慣和評價標準;對于新接觸的香品,即使有經驗的用香者也未必能有正確的判斷。但凡事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注意多積累經驗,多用心,培養(yǎng)出較好的判斷力也不是件難事。

- -由于不同的香品其風格各異,沒有劃一的鑒別方法,但品質較好的香其香氣一般都

具有以下特點——

香氣清新,爽神,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

醒腦提神,有愉悅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氣躁;

香味醇和,濃淡適中,深呼吸也不覺得沖鼻;

香味即使?jié)庥?,也不會感覺氣膩,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

沒有“人造香味”的痕跡,香氣即使較為明顯,也能體會到一種自然品質;

使人身心放松,心緒沉靜幽美;

有滋養(yǎng)身心之感,使人愿意親之近之;

氣息醇厚,耐品味,多用也無厭倦之感;

留香較為持久;

天然香料作的香,常能感覺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輕微的澀味和藥材味;

較好的熏燒類的香品,其煙氣淺淡,為青白色。

以上只是普通優(yōu)質香的特點,至于上乘的極品和香,其美妙神奇則遠遠超出常人的經驗,沒有切身的體會難以想象。古人云,好香如妙藥靈丹,可助人化病療疾,開竅通關,悟妙成真,皆非虛言。要制出這樣的好香,不僅要有上乘的香材,妙驗的香方,還須有極高明的制香家,現在一般的市面上已經很難見到了。

78.如何從外觀上鑒別香品?

對普通大眾而言,除了以香品外觀形狀的完好程度判斷香品品質,其它方面基本無從可知。香的原料在制作過程中都要經過細致的粉碎、攪拌處理,在成品中絲毫看不出材質的特點;利用化學染色劑可以調出漂亮的顏色;而用天然香料做的香,顏色其實大多偏灰、暗,表面也比較粗糙;利用特殊的化學添加劑可以輕易使香品表面變得光滑潔凈;利用低劣的化學香精就可以發(fā)出很濃的香氣;在包裝上更容易貌似優(yōu)質與高檔。所以,香品外觀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質優(yōu)香可能外觀平平,

- -質劣香可能外觀華美。因此,應注意不要被香品的外觀所誤導,基本上還是要靠香氣來鑒別。

對于線香和盤香,還可以掂量其重量,有許多廠家,為了提高重量在原料中添加了許多石粉以使香品顯得更重些;雖然越重的香品未必越好,但大部分很輕的香品其質量都相對較差,有很多是使用了草木粉之類的原料;也不要單純看其“體積”,許多很粗很長的香,其實材料很疏松。重量和體積不是鑒別香品的關鍵要素,真正鑒別香品還是要多了解香品的制作工藝及相關信息,綜合各方面因素共同分析。

79.如何選擇適用的傳統(tǒng)香品?

由于傳統(tǒng)香使用的是天然香藥,在常溫下一般沒有明顯的香氣,凈心細品會略有淡淡的綜合香藥氣息,不會香氣濃重、甚至熏眼、刺鼻的感覺,點燃以后才會有淡淡的香氣,而且香氣舒緩清雅,留香持久;嚴格的說,傳統(tǒng)香沒有亮麗鮮明的色彩,即使有一定的顏色也是香藥的本色,如:有的香品有黯淡的黃色,這種情況大部分是使用了大黃等中藥;傳統(tǒng)香由于受到香藥的制約和效果的需求,表面不像香工藝品那樣光滑和有韌性,仔細觀察香的表面還會有小小的顆粒狀;傳統(tǒng)香品在功能上除了個別的有特殊的功能標示以外,具有共同的基本特點,即通經開竅、扶正祛邪、開慧益智、安和五臟、通化凡圣等,大多數可以通用。

由于傳統(tǒng)香在配方、功效上不盡一致,每款香除其共性以外還有自己的個性,從用藥、制作工藝、窖藏時間方面都有特殊的條件和要求,用香者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有所選擇,也可請現場的銷售人員提供相關介紹與說明

80.如何選擇適用的單品香?

單品香要選擇用料純正,不含化學粘合劑等化學成份的為好。真正的天然單品香在燃燒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香氣,不使用亮麗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從傳統(tǒng)香品制作工藝及功效來講,單香品由于用藥單一,對人體的作用也是單一的,長期使用會造成人體失和,一般只可作為祭祀和家庭祛味等用品,不易作為修煉用香。特別是使用沒有經過炮制的某些香藥,如:檀香。其性屬火,未經炮制去火的檀木制成的單品香,會使人氣浮上燥,難以使人入靜;再如許多沉香粉并不是真正的沉香粉,

有的是使用了白木香的枝葉磨成的粉,也有的是使用經過提取沉香脂后的白木香木,如長期使用此類沉香粉,則會使人體能量過多的發(fā)散,造成氣虛、乏力,用香者應深明此理。

81.什么是香具?

香具是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為香器。嚴格說來,制香時使用的工具稱為香器,用香時的工具稱為香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即香籠)、臥爐、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為了便于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

82.什么是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具,是燃香最常用的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爐、筒式爐、蓮花爐、鼎式爐等等。材質多為陶瓷或銅、鋁等金屬,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來流行銅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富于變化。其他材質的香爐,常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83.常見的香爐有哪些?

1)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用于取暖,也可薰香。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2)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于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常薰燒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3)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以區(qū)別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檔的象牙制品。

4)臥爐,用于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于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5)薰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并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

以卡榫連接。內套數層小球,皆以承軸懸掛于外層,最內層設有焚香的小“杯”,無論薰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其設計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會傾覆熄滅,故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似。

6)香插,是用于插放線香(或棒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叨?、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的線香。

7)香盤,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制成。

8)香盒,用于放置香品,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多以木、銅、鋁等制成,大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飾物。

84.如何選擇燃香所用的香爐?

在封建時代,香具的使用是有嚴格劃分的。材質、大小、圖案、重量都有一定的規(guī)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規(guī)制的香爐。如皇后用金香爐;太子、貴妃用銀香爐;

皇子、親王用銀香爐或鎏金、錯金香爐;官員多用銅香爐等。宋代開始瓷香爐逐漸流行,除了五大名窯有專門為宮廷燒制的香爐外(這些香爐是不允許進入民間的),其它窯口燒制的瓷爐在民間也大量流行開來。目前市場上香爐品種繁多,銅爐造型基本上多仿制于宣德爐,但大部分做工粗陋且含銅量很少,時間稍長則氧化變色。近年來部分精致的瓷香爐又流行開來,許多造型考究、做工精細的小型瓷爐也是理想的選擇。

常規(guī)來說,香爐的選擇主要是從是用途、材質、造型、制作工藝等方面考慮。供爐一般尺寸要大一些,以防香灰掉落爐外,二是通過爐蓋可以過濾香煙,使部分煙塵吸附于爐蓋之上,減少煙塵對空氣、佛像或房屋的污染。

- -室內用爐最好選擇有蓋的、造型精美的熏爐或臥香爐,以便使用篆香、盤香或線香臥燒,燃燒時間也比較持久,又可減少煙氣、減少污染,使室內更加潔凈。

85.歷史上什么香爐最具代表性?

歷經千年的中國香文化能夠流傳至今,真正記載其各階段發(fā)展狀況的標志是各個歷史朝代使用的香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被稱為鼻祖的,是漢代的博山爐。博山爐盛行于兩漢與魏晉時期。后來,這種爐蓋高聳如山的博山爐逐漸演變成香爐的一個固定類型。后世歷代都有仿制,并各有變化,留下了各式各樣的博山爐。雖然在博山爐之前已經有了熏爐,但都不象博山爐那樣特點明確,使用廣泛,影響久遠,所以人們也常將博山爐推為香爐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爐”用作香爐的代稱。

在西漢初期,漢武帝之前,已經有了許多專用于焚香的香爐。特別是在南越(今兩廣地區(qū)),熏香的風氣更勝。但所用香爐造型大都非常簡單。相傳,漢武帝嗜好熏香,奉道教。道家傳說東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專門模擬傳說中博景象制作了一類造型特殊的香爐——博山爐。初期的博山爐大都是銅爐,也有以鎏金或錯金(錯金是金銀鑲嵌的一種工藝)裝飾的高檔器物。博山爐設有爐蓋,并且高聳峻峭,雕鏤成起伏的山巒之形,山間雕有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等靈禽瑞獸,還有各種神仙人物,以模擬神仙傳說故事。下設承盤,貯有熱水(蘭湯),潤氣蒸香,亦象征東海。當于爐腹內焚香時,裊裊香煙從層層鏤空的山形中高低散出,繚繞于爐體四周,加之水氣的蒸騰,宛如云霧盤繞海上仙山,呈現極為生動的山海之象。

武帝之后,博山爐依然十分流行。據載,漢宣帝時的博山爐上還刻有劉向作的銘文:“嘉此王氣,嶄巖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時,長安的著名工匠丁緩,就曾制作了極為精巧的九層博山爐,鏤以奇禽異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丁緩還作出了更為著名的放在被褥里用的 “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航空陀螺上的萬向支架完全相同。)。

- -86.為什么說宣德爐是香爐中的極品?

明朝宣德年間,暹羅(今泰國)向明朝廷進貢了數萬斤黃銅(即“風磨銅”)。此前的幾千年里,中國鑄造鼎器所用的多數是青銅,很少用黃銅,所以,明宣宗面對這些有黃金般光澤的“風磨銅”如獲至寶,決定用之制造宗廟祭祀的鼎和內府日常使用的爐具。宣德三年(公元 1428 年),宣宗責成宮庭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等人督辦制作了一批精美絕倫的黃銅香爐——宣德爐,也常稱宣爐。自此開創(chuàng)了大量使用銅爐的先河。

宣爐不僅首次使用了優(yōu)質的黃銅,而且冶煉極為精純。普通的銅經過四煉即可呈現出珠光寶色,而宣爐所用的銅,最精者十二煉,最劣者也有六煉。此外,還熔鑄使用了數百兩赤金,數千兩白銀,以及不計其數的名貴寶石。除了用料的精良,宣爐的鑄造方法也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不同于以前的翻砂法,宣爐所采用的是更為細致的失蠟法。砂模顆粒粗糙,而蠟模則平滑、細膩,使宣爐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滑柔順的質感。由于用料和制作工藝等多方面的因素,宣爐的顏色具有極為特殊的古樸大雅的韻味,這也是其能成為爐中極品的一個重要原因?!靶麪t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隱躍于膚里之間,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宣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fā)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膚柔膩可掐”。不僅色質典雅,宣爐色皮的種類也十分豐富,僅著斑色就有朱砂斑、朱紅斑、石青斑、石綠斑、黑漆古斑、淡藍斑、棗紅斑等許多種;至于腳色則更加豐富,如栗殼色、棠梨色、蠟茶色、琥珀色、藏經紙色、甘蔗紅、海棠紅、桑椹色、豬肝色、石榴皮色等等。而且,若用溫火燒煉,還會呈現出絢爛多變的色澤。

宣爐在造型上十分考究,每一款式都要經宣宗本人審定。宣爐大多仿自夏商周的名器以及宋元名窯的經典,如商朝的父已鼎、文方鼎、象形鼎;周朝的文王方鼎、乙毛鼎、益鼎等;宋代柴、汝、官、哥、定等名窯的瓷器。同時也參照了《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記載的款式。爐器的耳、邊、口、足等細微之處都是精心制作。

耳的種類就有朝天耳、環(huán)耳等五十余種,邊有二十余種,口有十余種,足有四十余種,可謂洋洋大觀。

自宣德鑄爐成效,直至清朝,一直有很多人追隨仿制。綜合后來追加的爐具,宣德鑄爐總計不過一萬余座,并且深藏宮禁,普通人難得一見。多虧仿制者廣為冶鑄,才使世人有幸一開眼界。至于民間的偽制者更是不計其數,甚至演變出了一系列的偽制方法。經過五百余年的風風雨雨,由呂震所督辦的宣德三年鑄造的銅爐已經極為罕見了。而且,對于那些精心鑄造的仿制品,連文物專家們也難以確證是否是宣德三年所鑄。不過,流傳下來的一些優(yōu)質的仿制品也極為精良,仍然具有極高的價值。

87.如何進行香爐的養(yǎng)護?

有了好的香爐,養(yǎng)護也是十分重要的,養(yǎng)護的好能使香爐質地持久溫潤,香氣長期內蘊,品相典雅,使人賞心悅目。香爐的養(yǎng)護要注意如下事項——

1)一只新爐購回后要先進行精心的擦拭,擦拭時最好用比較細膩的棉布,把香爐內外的油漬、灰塵擦拭干凈;

2)選擇好的香灰裝入爐中,香灰可用松針、柏葉、荷葉等煅燒而成,也可選擇傳統(tǒng)香焚燒獲得的香灰;

3)用好香養(yǎng)護。新爐第一次使用要盡量多裝一些好香,點燃后蓋上爐蓋,使爐溫增高,香氣慢慢浸入爐體并化于爐外,多養(yǎng)護幾次后爐具好像有了生命、有了靈氣(香爐需要經常的養(yǎng)護才能保持這種靈氣的存在,長久不用光澤靈氣就會慢慢退去);

4)香爐、香具要經常擦拭,保持潔凈以增加美感,不失莊重。爐面上灰塵也會吸附香爐的靈氣與光澤。所以無論哪種材質的香具,保持潔凈是十分重要的;

5)爐具的移動要輕拿輕放,以免碰撞損傷。爐具表面要防止酸性、堿性物質的損傷,不論哪種材質的爐具被酸堿性物質侵害后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不常用的爐具要放在干燥通風架上或經??梢钥吹降玫胤?,以便提醒自己及時養(yǎng)護。

88.祭祀儀式上如何用香?

自古以來,東西方國家在祭祀神明、祖先的儀式上中都有熏燒香品(古稱“燒香”)的習俗,具體的儀式規(guī)矩各不相同,但卻有相似的基本規(guī)范。對于一些純儀式性的程序,日常用香或許不便嚴格奉行,但對于祭祀基本的規(guī)范仍然值得注意遵循——保持正確的心態(tài),誠心、恭敬心、清凈心、信任之心、感恩之心,慈悲之心、懺悔之心、知足之心等等,這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讓良好的心態(tài)貫穿到神情、儀態(tài)、舉止動作之中,達到外在的端莊和虔敬;心中默念(或聲念)所敬奉的神明和祈愿的內容;發(fā)愿,祈愿他人獲得幸福,自己做出利益他人的貢獻,回報神明的恩典;用相應的姿勢和動作強化自己的心念,如低頭、合掌、躬揖、跪拜、匍匐等;香案的高度不宜高于敬奉的神像;當擺放花卉、燈燭及其他供品;

香品點燃后的明火,可用手輕輕扇滅,不宜吹滅;

注意敬香的時間,保持相對固定的規(guī)律。例如,陰歷的初一、初三、十三、十五、節(jié)氣、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九月初九等都是適宜敬香的日子;注意敬香的地點,宗教祭祀場所、家中的神龕及其它清凈安泰之地都是適宜敬香的地方;注意香品的選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使用天然香品。

89.修行打坐用香應注意什么?

修行打坐時上香有雙重涵義,既是為了營造一個沉靜美妙的空間,幫助修煉者入靜、沖關、開竅,同時也是一種禮敬,所以上香時應保持端莊恭敬。

打坐時,身心放松,呼吸深入,周身毫毛孔竅開放,沉靜心境,盡量屏蔽外界的干擾,及個體內心的混亂,盡量保持空靈的狀態(tài)。

- -由于修行打坐過程中,人的身心均為開放的狀態(tài),此時香煙與香氣極易進入體內,或影響到心念的狀態(tài),所以在選擇修行打坐使用的香品時,盡量選用天然原料合理制作而成的香品,既保證對人體無傷害,同時真正促進修行次第的提升。

90.什么是薰香?

用香時,直接點燃香品,在古代稱為“焚香”、“燒香”;不直接點燃香品,而用其它發(fā)熱的物品“間接熏烤”香品,可以免于煙氣,也可使其香氣的釋放更為舒緩,此類香品古稱“熏香”。按現在的習慣,古稱的“焚香”、“熏香”可一并稱為“熏香”。借助木炭和香煤、香餅來熏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其基本要領是:不直接點燃香品。

91.古代如何用香品熏蒸衣物?

據史料記載,古代人們常用香品熏蒸衣物,使衣物帶有一定的香味,古人“蘭湯熏衣”就是用熏蒸的方法。熏蒸衣物的主要程序是——

將水和香品一起放入容器中;

將衣物等需要熏香的物品置于容器上方;

給容器加熱,控制到適當的溫度,使香氣不至揮發(fā)太快;

可選擇一個狹小的空間,較大的容器,或“罩”在帷帳里,避免香氣散失。

92.什么是隔火熏香?

隔火熏香是一種很考究的用香方法,不直接點燃香品,而是以專門制作的香炭塊為燃料,通過“隔片”灸烤香品,可免于煙氣熏染,有利于香氣釋放更加舒緩、溫潤,香韻悠長?!案艋稹鞭瓜阍谔拼呀洺霈F,宋之后較為流行,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

雖然“熏”香不如“燒”香來得簡單,但其香氣更為醇和宜人,而且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一直樂此不疲。其大致方法如下——

1)燒炭。點燃木炭(炭塊或炭球),待其燒透,沒有明火并變至紅色;這樣品香時就沒有炭味的干擾了。如果方便,還可以準備一個金屬的網狀器具,把木炭放在網上會燃燒得更均勻。

- -2)制備香品。熏燒的香應選擇天然香料制作的優(yōu)質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態(tài)香材。其體積不宜過大,應將香品分割為薄片、小塊、粉末等形狀。

3)香灰的置備。香灰可用松針、荷葉、杉木枝、宣紙、紙錢等煅燒成灰,以潔凈、松軟、通氣性好為佳,若久未得火,潮氣過重,應先用炭烘烤。在香爐內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鏟)使香灰均勻、疏松,再將表面輕輕撫平,然后用香匙于爐灰中心慢慢開出一個較深的空洞作為炭孔。

4)入炭。(用香筷)將燒透的炭夾入炭孔中,再用香灰蓋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細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個氣孔,通達木炭,以利于木炭的燃燒(或者不讓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

5)可以借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燒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視香品的特點而定,需要木炭的溫度較高就可以埋得淺一些,反之則可以深一些。

6)隔片。在氣孔開口處放上薄墊片(云母片、銀箔、金屬片等),將香品放在墊片上。

7)置香。(用香匙)將香品置于墊片之上。若出煙,可以稍等,待其無煙時再開始品香;或將香灰加厚一點,即可減少煙氣。

8)品香。若是小香爐,可以一手持爐底托起香爐,一手輕罩以聚集香氣,靠近香爐緩緩吸氣品香。注意呼氣時不宜正對香爐,可將頭轉向一側換氣。待香氣合適,即告完成。

93.什么是篆香?

篆香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悠久的香品之一,最晚在唐代時就有人使用,宋代時達到高峰。篆香制作方法簡便,無需特殊設備,把和好的香藥磨細即可,儲存也較方便。香篆??筛鶕约旱南埠秒S時設計制作,其線條如篆刻中常用的“繆篆”體,線條回環(huán),延綿不斷,所以歷代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唐代以來寺廟用香多采用這種方式。文人們更是篆香制作的弄潮兒,設計制作出了眾多圖案精美的香篆模,如人們常見的“?!弊?、“壽”字篆香就有多種。宋代還出現了專門為家庭、茶肆、酒樓、青樓制作篆香的生意行當,應客人們的需要隨喚隨到。

制作篆香首先要制作香篆模。選擇長度、寬度及厚度尺寸合適的梨木板或其它比較細膩的木板(若用金屬板,其厚度根據模具的大小而定),在上面設計出篆香圖案。

這種圖案好似一個連筆字,但必須是沒有筆畫交叉。然后把圖案部分鏤空,鏤空處的下面要稍寬一些,邊沿打磨光滑,以利于脫模,一個香篆模就完成了。

其次進行香藥配伍、和成與選取。香藥的配伍,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好的配方按量配伍,熟知香藥藥性和五行生克之理者,也可自己設計配方。因為涉及香藥炮制等因素,有時自己配藥比較麻煩,也可以市場專業(yè)香品店購買或找專業(yè)廠家定制配好的香粉。

然后進行制香。在篆香盤或香爐中置于一定數量的香灰,香盤中的香灰厚度一般在6-10 毫米;香爐中的香灰一般在香爐深度的三分之二以上,然后將香灰壓平。把香篆模平放于香灰上,用香匙、香鏟盛香藥添于模具空隙,以至于填平、填實,再將多余香藥收回。慢慢脫去模具,有不足之處修復一下,一盤篆香就制作完成了。

燃香也是制作篆香的主要步驟之一,常用的方法是,點燃“火捻子”或較短的線香頭后,用其點燃篆香一頭即可,目前也有專用的打火機可直接點燃。

94.中國古代人們在焚香時有什么要求嗎?

據史料記載,古代人們在焚香時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基本概括為四要——

首先是心凈、身凈、香具環(huán)境凈。心凈是一件莊嚴殊勝的事情,欲要達到的焚香的目的與效果,凈心是一件根本的要求,心不凈則焚香是走過場、是應付,不會有好的效果,談不上溝通;身凈是說明對焚香的重視與恭敬,所以焚香前要凈手、凈身,甚至沐浴更衣,重視程度越高,則效果越好;環(huán)境和香具要潔凈,對于燒香的環(huán)境和香具,要時時保持潔凈,保持潔凈就是一種修行,一種恭敬,一種效德,一種對自己的負責。

第二,香具要齊備。既要焚香,香具不可不重視。香具要如法,特別是固定的佛堂、

- -凈室必須要用固定的、規(guī)范的香具——

1)香爐,以銅制和瓷爐較適用。香爐大小應適中,燒盤香最好用帶蓋的盤香爐,會使香氣更益人;

2)香盒,平時裝香用。開封、開盒的香容易受潮,落上灰塵,散發(fā)香藥氣息,所以開封、開盒的香要裝入盒內。木盒、瓷盒均可;

3)香鏟,整理香灰,處理香根用。歷代多為自制,有銅、銀及其它金屬制作皆可;

4)香筷,提取香根,整理香品用,商店里一般銀筷、銅筷即可;

5)靈灰,香爐內要用好的香灰填充。最好用香品好的香灰,好的香灰越燒越有靈性,不可隨意用差的香灰或其它東西填充。香要天天燒才能使香灰有靈性。保持香灰的靈性是達到燒香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三,理香。理香即是在上香前要對香進行凈撿或開盤。理香時要心平氣和,全身放松,動作輕緩,心浮氣躁會把香理壞或者破壞香的效果。如盤香,在開盤香前要用手轉圈輕輕掰開盤與盤之間相粘的地方,然后再開盤,線香要選擇長度相同的為好。

第四,選香。焚香一定要選擇好的香品,才能有好的效果。好的香品應為純天然的“和香”,即多種香藥合成的香。這種香最好是選擇傳統(tǒng)配方的,這些是經過歷史驗證的,而且古人的配伍也十分嚴格,好香會一炷香有一炷香的效果。

95.如何進行香品的儲存?

香品的儲存方式不同,對香品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同的香品要有不同的儲存方式。作為香品來講如果儲存得當,儲存的越久越好。好的香品經長期儲存后,香氣會更加純正而平和,無躁氣,香韻會更加溫潤持久。

防潮濕、防踐踏、放蟲蛀、防火、防變性是其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儲存得當有利于提高香的品質。為防藥性及香氣混雜,每一個品種的香品最好單獨存放。配方相同,形制不同的香品可以一起存放。香餅、香丸、香膏、香粉類香品最好放置于瓷罐之內密封儲存,有條件的置于地窖之中當然是更好的儲存方式。線香、盤香類香品最好放置于木匣內平放,既可防潮、防干燥、防損傷,不至于變形、變彎,也有利于香藥的進一步和合及長久存放.

96.怎樣設置品香的環(huán)境?

中國傳統(tǒng)的品香過程是“近聞其香,遠品其馨”,所以大多數品香的香舍、精舍要求寬敞、明亮、通風,這樣才會使香氣具有回旋、與空氣和環(huán)境融合的條件。品香者在香床上舒緩而坐,離香幾三到五尺的距離,既聞香品馨,又觀香煙變化之奇妙,悅性時賞詩論賦,率性時引吭高歌,又舞之蹈之?!拔抑疄楹?,天地間一物耳”,可能這就是香學所及的余韻吧。

97.什么是香囊?

香囊是古代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隨身攜帶或掛佩的袋子。多為刺繡絲袋,以增強隨身佩戴時的美觀,也常把繡袋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

98.什么是藏香?

藏香是藏族地區(qū)和藏傳佛教傳統(tǒng)香品的簡稱,藏香大約產生于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佛像、佛經和香品香方,后來藏地人民根據當地的生活習俗、文化、氣候、功用需求等特點不斷對香方進行調整,以達到更適合藏地人適合的香氣、功效等。

藏香原料主要取之于當地的芳香類植物,高檔的香品還要添加沉香、檀香、冰片、以及穿山甲、龜甲等。高檔的宗教用香還要添加金、銀、珠寶等。

99. 什么是香積廚?

香積廚,是佛教寺廟中寺僧的齋堂,一般設在大雄寶殿的右側。香積一詞來源于香積凈土.

100.什么是香積凈土?

香積凈土是佛家二十層凈土之一,位于眾凈土之最上端第二十層.香積佛國至尊為香積如來,"香積如來無文字說法,但以眾香令諸行人得入律行."說明香積佛土眾生善根深厚不用語言說法,以眾香為眾生說法,由鼻根聞香氣而入解脫三昧,所以說以眾香而作佛事.

101.什么是行香?

以香熏手或在地上邊散撒香末邊行走,稱為行香.

102.什么是牙香?

牙香是以沉香,黃熟香,馢香為主要原料,切片后進行炮制,再根據功效需求以多種香藥浸泡,蒸炒窖藏而成.是古代高檔香品之一.

[ 作者:piikee   分類:數碼]